高壓信號發生器的頻率合成技術升級

高壓信號發生器作為雷達測試、通信設備校準、電磁兼容(EMC)測試等領域的核心儀器,其輸出信號的頻率精度、相位噪聲、頻率分辨率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。傳統高壓信號發生器的頻率合成技術多采用鎖相環(PLL)或直接數字合成(DDS),PLL 技術存在相位噪聲高、頻率切換速度慢的問題,DDS 技術則受限于輸出頻率上限(通常低于 1GHz),難以滿足高頻、高精度測試需求,頻率合成技術升級成為突破這一局限的關鍵。
本次升級以 “PLL + DDS 混合合成” 為核心架構,結合小數分頻、相位噪聲抑制、寬頻段擴展技術,實現高頻段與高精度的協同優化。在核心合成架構上,采用 DDS 作為基準信號源,利用其高頻率分辨率(可至 1Hz 以下)的優勢,生成低頻段(0.1Hz - 100MHz)高精度信號;通過倍頻器(采用 GaAs 工藝的倍頻芯片)將 DDS 輸出信號倍頻至高頻段(100MHz - 10GHz),再與 PLL 技術結合,利用 PLL 的高頻率穩定性,對倍頻后的高頻信號進行相位鎖定,抑制倍頻過程中引入的相位噪聲。該混合架構既保留了 DDS 的高分辨率,又突破了 DDS 的頻率上限,使信號發生器輸出頻率范圍擴展至 0.1Hz - 10GHz。
在相位噪聲優化方面,從硬件與軟件兩方面入手。硬件上,選用低噪聲晶振(相位噪聲≤-150dBc/Hz@1kHz 偏移)作為參考時鐘,采用屏蔽腔體設計隔離參考時鐘模塊與功率模塊,減少電磁干擾;在 PLL 環路中,選用低噪聲鑒相器與環路濾波器,優化環路帶寬(設置為參考時鐘頻率的 1/100 - 1/200),使 PLL 的相位噪聲在 1kHz 偏移時降至 - 130dBc/Hz 以下。軟件上,采用相位噪聲補償算法,通過實時采集輸出信號的相位信息,對 DDS 的相位累加器進行動態校正,進一步降低相位噪聲(補償量可達 5 - 10dB)。
頻率分辨率與切換速度的提升是升級的另一重點。采用小數分頻 PLL 技術替代傳統整數分頻,通過小數分頻器實現非整數倍的頻率分頻,使頻率分辨率從 100Hz 提升至 1Hz;引入快速鎖定算法,優化 PLL 的電荷泵電流與環路濾波器參數,使頻率切換時間從 10ms 降至 1ms 以內,滿足動態測試場景需求。此外,針對高壓輸出需求,在頻率合成后增加高壓放大模塊,采用推挽式功率放大電路,選用高壓耐流晶體管,使輸出信號的峰值電壓從 100V 提升至 1kV,同時保證信號失真度(THD)小于 1%,滿足高壓測試場景(如高壓設備絕緣測試)的信號需求。
升級后的高壓信號發生器在雷達測試中,可生成 10GHz 高頻信號,頻率分辨率達 1Hz,相位噪聲≤-125dBc/Hz@1kHz 偏移,滿足雷達接收機靈敏度測試需求;在 EMC 測試中,1kV 高壓信號可模擬強電磁干擾環境,為設備抗干擾性能測試提供精準信號源。頻率合成技術的升級使高壓信號發生器的性能指標顯著提升,適配更多高端測試場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