準分子激光高壓電源光學 - 電學同步系統

準分子激光憑借 193nm/248nm 短波長、1-10ns 脈沖寬度的特性,廣泛應用于光刻膠刻蝕、材料表面改性,其高壓電源需為激光腔提供 20-50kV 脈沖激發電壓,而光學 - 電學同步偏差會導致激光能量波動超 8%,直接影響加工精度。
同步系統采用 “FPGA 主控 + 高速信號鏈” 架構:光學端通過雪崩光電二極管(APD)采集激光脈沖信號,經低噪聲放大電路后,信號傳輸延遲控制在 4.2ns 以內;電學端采用絕緣柵雙極晶體管(IGBT)驅動模塊,開關響應時間 < 8ns,且通過同軸電纜阻抗匹配(50Ω±1%)減少信號反射;核心同步算法基于時間數字轉換器(TDC)實現 ns 級時序校準,將光學觸發信號與電學高壓脈沖的相位差鎖定在 ±2.8ns。
在準分子激光光刻膠刻蝕應用中,該系統使激光能量穩定性從 ±5% 提升至 ±1.8%,線寬均勻性偏差從 ±4.5% 降至 ±1.9%;在金屬表面微結構加工中,同步精度提升后,刻蝕深度一致性誤差從 6μm 縮小至 1.1μm,滿足高精度激光加工對時序協同的嚴苛需求。
三、蝕刻設備高壓電源多參數耦合解耦控制
干法蝕刻設備中,高壓電源需同時調控輸出電壓(1-10kV)、電流(10-100mA)、脈沖寬度(1-100μs)、占空比(10%-90%)四大核心參數,而參數間的強耦合特性 —— 如電壓升高會導致電流增幅達 15%、占空比調整會引發電壓波動 3%,傳統單參數 PID 控制難以實現多目標穩定,導致蝕刻速率波動率超 7%,側壁垂直度低于 85°。
解耦控制方案基于多變量模型預測控制(MPC)構建:首先通過最小二乘法建立參數耦合數學模型,識別電壓 - 電流耦合系數(0.82A/kV)、占空比 - 蝕刻速率關聯因子(0.5nm/min?%);其次引入前饋補償通道,實時采集晶圓表面電阻變化(采樣頻率 1kHz),提前調整電壓輸出以抵消負載擾動;最終通過 MPC 算法滾動優化控制量,每 10ms 更新一次參數輸出,實現參數間的動態解耦。
該技術在 3D NAND 存儲芯片蝕刻工藝中應用后,蝕刻速率波動率從 7.2% 降至 2.8%,側壁垂直度從 84.3° 提升至 89.1%;在邏輯芯片淺溝槽隔離(STI)蝕刻中,關鍵尺寸(CD)偏差從 ±4nm 縮小至 ±1.5nm,為高精度蝕刻工藝提供了穩定的電源控制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