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刻機高壓電源多諧振腔協同穩壓技術及應用
在先進半導體制造中,光刻機作為 “芯片印鈔機”,其曝光精度直接決定芯片制程極限,而高壓電源作為光刻光源(如極紫外光 EUV)的能量核心,需滿足納米級制程對電壓穩定性(紋波率≤0.1%)、動態響應速度(μs 級)的嚴苛要求。傳統單諧振腔高壓電源因諧振頻率單一,難以同時抑制寬頻段紋波與快速響應負載波動 —— 當光刻機晶圓臺進行納米級步進運動時,光源負載會出現瞬時脈沖變化,單諧振腔電源易產生電壓過沖或跌落,導致曝光能量不均,影響圖形轉移精度。
多諧振腔協同穩壓技術通過拓撲結構創新與控制策略優化,解決了這一矛盾。該技術采用 “串聯 - 并聯混合諧振腔拓撲”,將 3-5 個獨立諧振腔按頻率分段設計:低頻頻段(50-100kHz)諧振腔負責抑制電網引入的基波紋波,中頻頻段(500kHz-1MHz)諧振腔針對電源開關噪聲,高頻頻段(5-10MHz)諧振腔則應對負載瞬時波動。各諧振腔通過 FPGA(現場可編程門陣列)控制單元實現協同通信,實時采集輸出電壓波形與負載電流變化,采用 “加權自適應算法” 動態分配各腔的穩壓權重 —— 當負載出現 μs 級脈沖時,高頻諧振腔優先啟動電容放電補償,同時中低頻諧振腔同步調整儲能狀態,避免單一腔室過載。
在實際應用中,該技術已在 14nm 及以下先進制程光刻機中驗證:其輸出電壓紋波率可降至 0.05% 以下,動態響應時間縮短至 2μs,較傳統電源使光刻圖形線寬誤差減少 30%,良率提升 8%-12%。此外,協同機制還降低了單個諧振腔的功率損耗,電源整體效率從 85% 提升至 92%,契合半導體制造的低能耗需求。未來隨著 3nm、2nm 制程發展,多諧振腔技術將進一步融合 AI 預測控制,通過學習不同晶圓曝光場景的負載規律,實現 “預判式穩壓”,為極紫外光刻提供更穩定的能量支撐。